市域作为社会风险的主要载体,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场域。强化市域治理社会风险防控,对提高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预见性、实效性、整体性,有效防止社会风险外溢上行,守住市域主阵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着力应对风险叠加。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路径和要求。着力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是做好市域治理社会风险防控、保证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内容。按照“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目标要求,基于风险叠加对市域治理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从意识强化、基础完善、制度建设、资源配置、技术运用等方面做好综合提升,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健全以平台整合、责任分配、环境协调、系统强化、机制构建为一体的市域公共安全保障,构建全主体、全阶段、多层次、多工具、综合性、适应性的保障网络,强调“点—线—链—面—体”相结合的整体推进,从而有效应对风险叠加。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着力防止风险外溢。“市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层级,内含县域、乡域等基层治理层级。而基层社会既是社会风险的源发地,也是风险发生外溢的主要场域,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夯实风险防控的基层基础,是有效防止社会风险外溢的重要着力点。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重点围绕社区网格化管理、基层社会韧性建设、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完善以秩序化参与、风险吸纳、利益协商、制度创新、法治保障等环节为核心的系统性防控机制,守好基层社会这一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重要阵地,把防止市域社会风险外溢的防线筑得更加牢固。
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着力防止风险上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求把重大矛盾风险解决在市域,确保不上行、不外溢,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为市域治理防止风险外溢上行的重要措施。要根据矛盾纠纷的来源、性质、类型、特点等,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工作原则,针对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重要事项、重要环节、关键因素等,明确化解的主体、方法、途径、机制保障、监督管理等,确立矛盾纠纷动态预警、协同应对、持续改进,健全多元化解的综合应对机制,消除矛盾纠纷上行的条件,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上行的可能性。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着力防止风险衍变。公共服务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与发展需求,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有效防止风险衍变,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离不开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化与完善。在分析社会风险的成因与衍变规律,做好公共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从服务难点、服务重点、人民群众关切点等方面着力,通过健全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准确把握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大基于风险主体有机互动和协同联动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补齐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短板和弱项,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从“有”到“齐”到“优”的转变,促进服务供给与风险防控之间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降低导致风险衍变的可能性,促进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