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各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多元主体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因此,有必要透过深入地分析研究实践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来探索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路径。
加快推进我国市域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是推动和实现国家经济治理制度、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性发展需求,也是顺应新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及其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一个现实选择,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人民群众自愿参与的意识日益增强的一个切实需求。充分调动更多元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是对实现城市区域治理经济社会化发展的一个本质性要求,也是打造一个共建、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社会经济治理新格局的根本基础及前提。
一、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多元主体参与度不齐
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组织的治理工作人员以及那些已经成为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相当社会资源的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人员参加者,他们参与到这个基层社会的社区治理服务意识很强,在积极开展基层社区治理实践、志愿治理服务、治安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发挥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其他一些社会组织主体在自己自主参与或者自主组织的各类社区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的活动积极性并不高、参与感也相对不强,或仅仅只是针对于社会关系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诸如物业、治安等各个领域也都进行了一些有所规定的规范行动。
(二)人口参与度较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口地区流动和城乡之间的流动也在加速,逐渐发展形成了许多流动人口密切集聚的城镇社区。从城镇地区空间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城乡结合部由于其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住房价格以及方便的交通,其集聚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这些小区一般都有基层组织管理工作疏松、自治组织不完善、社区文化淡薄等突出问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综合治理的公共服务平台途径还没有建立健全,所参与的质效更是从浅入深。在众多的混合式社区中,流动人口对其认同感、归属心意识并不强,直接地影响了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路径探索
(一)探索政府和其他主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之间的新关系
在良性的公共治理结构体系中,政府与其他的社会治理行动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多元主体的参与并不意味着要摒弃地方政府的职责和功能,而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多元主体的自治能力,通过分离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来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提升多元主体的自治能力和水平,是实现政府与其他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之一,增加多元主体行动的自主性,可以有效避免“管理”与“被管理”、“引导”与“被引导”的对立关系。
例如:为了建立政府与其他主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之间的新关系,首先所需要获得依靠的基础就是基层政府治理功能的结构变革和功能转化。通过平等互相协商、合作和建立互信的行政制度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逐步将某些公共行政权力从国家法律上自由让渡转移到了公民社会其他的权利主体,通过公共政策宣传引导等各种手段把这些公共行政权力和新兴的社会力量,被它们吸纳出来进入我国社会经济治理的实际工作中心里去,确保了它们自身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和有效应对这些社会治理问题。积极地推进了政事分开、政社相对独立,发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机制和协同效应,坚持了市场化的取向及其社会化的方向,充分地调动了社会组织和各类专业企事公司的力量,通过社会化的方式促进了治理工作专业化程度的可靠性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改善。
(二)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人口管理
充分调动大量的城镇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发展到一个市域性质的社会经济治理,这不仅是我国推进城镇流动人口行政服务社会管理向市域经济社会结构优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一个基本应有之义,也是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一个健康高质量的市域社会经济治理服务制度的必然基本前提,其主要着眼点就主要在于如何充分引导大批城镇流动人口有序地自由融入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城市,不断地培养增强他们对其具有归属感、融入感的情怀。
例如:为了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人口管理,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一个以完善加强对乡镇流动群众党员和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人员管理工作制度为服务重点和主要抓手,加强对各个乡镇(人民街道)、村(常住居民区或社区)的党群群众服务中心的组织建设,党组织、党员干部关系和群众服务流动群众的各项服务工作管理制度?;愀骷兜惩抛橹刂鞫蘸鸵脊睦佑凶橹投缜蛲饬鞫幕愕吃?、团员积极组织参加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发挥他们在劳动社区主.和劳动居民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等各个领域的先锋榜样和模范带头作用。
(三)重视社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组织工作者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撑,从推进社会组织工作专业化的战略角度考虑出发,应该充分强调社会组织差异化的原则,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为工作指导,引入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促进城市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矛盾争端、公共安全、志愿服务、生态环境健康?;さ雀鞲龇矫娉浞址⒒幼陨淼淖ㄒ导际跤攀疲约疤畈沟胤秸谏缁峁卜窳煊蛑械?,持续地满足广大人民的社会经济活动多元化需要,并进一步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水平。
例如:在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路径的探索过程中要重视社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构建了权责利益相统一、按劳计酬的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实现"以钱养人"到"以钱养事"的转变。一方面,完善了社会团体组织经营管理的法律体系,加强了对于准入价值评估、启动价值评估、中期价值评估和后期结业价值评估等各个流程的监督和评估,减少因其经济发展而可能产生的运营和操作风险,并有效地确保了长期的优化,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持续地增强了社会组织协调经济资源配置的能力,以提供专业优质的技术和服务作为工具和支点,以进行规范化的技术和专业培训活动作为工具和保证,运用各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大量财力,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才更好地提高了其可持续发展性。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路径的探索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给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带来许多的困难。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探索政府和其他主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之间的新关系,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人口管理,重视社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措施来实现。
作者:柏婷